400-012-8816

服務支持

Service support

揭秘世界三大音樂廳聲學設計
發(fā)布日期:2020-4-27   點擊次數(shù):

  波士頓音樂廳、維也納金色大廳、阿姆斯特丹音樂廳被人們公認為世界三大著名古典音樂廳,也是音質最頂級的三大音樂廳。音樂廳內的聲音效果能夠讓世人所稱頌,建筑聲學設計是其能揚名世界的重點。今天就來看看這三大音樂廳的聲學設計秘密。


維也納金色大廳

   維也納金色大廳


波士頓音樂廳

  波士頓音樂廳


阿姆斯特丹音樂廳

  阿姆斯特丹音樂廳

  維也納金色大廳

  維也納金色大廳是世界上最為輝煌的音樂大廳,于1867年由出生丹麥的著名建筑師漢森設計。維也納金色大廳寬20米、高17.5米、長35米。資料記載大廳容積15000立方米,座位1840座,站位500,每席容積8.9立方米,滿場中頻(500Hz)混響時間2.1秒。

  人們認為維也納金色大廳的高、寬組成近似于正方形的橫截面,寬、長近似1比2,和適中的寬度都是音響空間的理想組合,有利于大量側向反射聲到達觀眾席,產(chǎn)生良好的空間感;女神像等裝飾形成了凸凹豐富的表面,有利于漫反射形成更加均勻的聲場;磚墻上涂石膏灰泥,形成恰到好處的反射;較長的混響,不算大的空間,保證有足夠的聲能密度等等。這些都與現(xiàn)代理論相吻合。

  而金色大廳的屋頂,有九個三角型大鋼結構架,架在兩邊承重墻上,負荷著屋頂?shù)闹亓,鋼架上伸下根根鋼筋,吊起云杉木料的天花。天花上面鋪了磚塊,天花的表面涂上了石膏灰泥,外表鍍金,形成了一個略有彈性的大天花。整個天花上面的空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共鳴箱。這也是造就金色大廳優(yōu)良音質的重要原因。

  在前年,維亞納金色大廳升級了音響系統(tǒng),選用了Meyer Sound可轉向CAL柱形陣列揚聲器,Allen & Heath iDR DSP以及矩陣混音器用于信號處理和基本混音,其他的新設備包括森海塞爾帶有MMK 965電容話筒頭的手持式無線麥克風,以及天龍DN-700C激光唱機。

  維亞納金色大廳在近年來似乎因經(jīng)營原因,變得不再像人們想象中的音樂殿堂了。有媒體爆料,維也納金色大廳一次3萬歐元就能租借演出,被魚龍混雜的演出透支了不少美譽度。


維也納金色大廳

 


維也納金色大廳

 


維也納金色大廳

 


維也納金色大廳

 

  阿姆斯特丹音樂廳

  阿姆斯特丹音樂廳建于1888年,2013年4月11日(音樂廳建成125周年),荷蘭女王授予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皇室稱號,所以,至那時起它又被稱為荷蘭皇家音樂廳。

  音樂廳的座位數(shù)為2037座,長、寬、高分別為26.2 m、27.7 m、17.1 m,體積為18 780 m3,每座容積為9.2 m3/座。座椅總占地面積843 ㎡,每個座椅占地面積為0.41 ㎡/座,相比目前國內音樂廳每座容積0.52 ㎡/座而言,阿姆斯特丹音樂廳座椅的舒適度要差一些。

  有聲學專家認為,反射聲紋理能夠更好地反映音樂廳的音質效果,因此對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的池座、側包廂、樓座以及舞臺后部座區(qū)分別設立測點測試反射聲紋理。得出結論是:由于阿姆斯特丹音樂廳極佳的擴散性,各個測點的混響聲都比較豐富,且沒有比較大的反射聲存在。因此,在此音樂廳不會存在“眩聲”等刺耳的聲音,而且聽起來豐滿且圓潤。各個測點混響聲的方向來自四面八方,環(huán)繞感非常好。

  在音響系統(tǒng)上,阿姆斯特丹音樂廳同樣使用了Meyer Sound CAL柱形陣列揚聲器。


阿姆斯特丹音樂廳

 


阿姆斯特丹音樂廳

 


阿姆斯特丹音樂廳

 


阿姆斯特丹音樂廳

 

  波士頓音樂廳

  素有“全球音響效果第一名”之美譽的波士頓交響音樂廳,由哈佛大學著名聲學教授賽賓根據(jù)他通過實驗得出的室內混響時間的理論作為指導設計建造。全廳共 2631 座,且保留了該廳 " 鞋盒式 " 體型的空間比例,混響時間為 1.8 秒,其現(xiàn)場的音效被專業(yè)級音響人士視為 " 原音重現(xiàn) " 標準。

  側墻有兩層淺挑臺,后墻有兩層挑臺,演奏區(qū)為盡端式,側墻和頂棚具有V度,以利反射。廳的高度(H)為18.5m,寬度(W)為23m,長度(L)為39.5m,空間比例(H:W:L為1 : 1. 24 : 2. 14,符合“黃金率”。賽賓在設計該廳時,堅持了聲學科學的原則,拒絕了業(yè)主提出容量為維也納容量(1680座)兩倍的要求,而為2631座,保持了該廳的“鞋盒式”的空間比例,同時改進了演奏臺,以利音樂更好的反射。


波士頓音樂廳

 


波士頓音樂廳

 


波士頓音樂廳

 


波士頓音樂廳

分享: